书房,我的精神故乡


  经常有人问我“你这么多的书,都看过了吗?”书的购买及收藏与个人的价值取向紧密相关。

 

  我对书的购买取向,即我对人生思考、从艺方向、个人爱好的定位。在我两个书房中所见到的书无非是两大类。
 

 

 △东阳 雷弄山景

 

  人生思索类的,涉及宗教、人文、哲学、传记、国学,而我尤爱国学方面。

 

  2007年,在昆明去老挝的机场候机室我无意间翻到一本《心经》后,开始对佛教典故产生了兴趣,并对《金刚经》、《六祖坛经》进行了阅看。这类书使我对人生很多观念、迷惑有了一种新的认知与解读。而后,慢慢地也涉及到了传统儒家文化典籍。
 

 

  △「雷弄山房」书斋  内观

 

  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对我个人的德性思想产生很大改变。因此,2012年我在公司内部管理上提出了“八德文化”教育,并作为公司的基础管理文化。进而对《论语》、《易经》、《黄帝内经》都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解,但对《孟子》一书则至今无涉及。对儒家传承的历史也做了一些功课,从孔子到朱熹理学,王阳明心学做了初研。
 

 

  △「雷弄山房」书斋  内观

 

  最近对民国初期的一些大师进行了初读与了解。看了最多的是钱穆先生的著作,对他我也是情有独钟吧,但对道家“老庄”之思想还未深入学习。这一门学问对艺术设计来讲是一门必须补上的功课。这一方面的书对我近年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改变。阅读之后,对“德性”的思考,获得的内在精神给我和企业带来了无尽的影响。
 

 

  △「雷弄山房」书斋  内观局部

 

  同时《力量》一书使我感受到不光中国,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教理、古哲圣人教于人的最终目的无非一个“善”字。“善”字即“说好话”、“做好事”、“存好心”。即古人的“良知”,即佛门的“心性”,即道家的“天理”,亦即西方基督教、犹太教、伊斯兰教的“爱心”。此方面的书是我以后学习的重点,有些书一辈子都得看,此类书即是。

 

  天地之理本同一道,万理归心也。
 

 

  △「雷弄山房」书斋  内观局部

 

  第二类是从艺之书,总的分中外古今。和我的艺术思想有关的或看似无关的书,我都爱买回,也爱看。新书一到,我一本一本翻看完后才放上书架。若查阅资料需要时,脑海中会跳出一本相应的资料书,我就找一本来。因书的确太多了,尤其禅耕阁书房小且挤,叠得高高满满的。不光书柜,连罗汉床也被我当成一大独具特色的书柜,椅子上、小几上、柜橱上都堆得满当当的。找一本书还真得花上时间,找得头都快晕时,此书突然出现在我的视线中,这也算是人生一大享受吧!
 

 

  △「雷弄山房」书斋  内观局部

 

  这方面的书有些会细看,反复看;有些翻看了后就作为备用资料书存放好;有些特别喜爱的书我会带它出去,在吃饭、喝茶、出差时翻阅。开车时书随手放车上,拿的时候好像找了个小情人一样,牵手舍不得放开。这一点小泽翰同我一样,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,我也从内心上窃喜我的书有继承人了。
 

 

  △「雷弄山房」书斋  内观局部

 

  “艺术是相通的”,艺术的本质是同根的。个人认为书看得越杂越好,但杂中有中心,杂中有目标。吃的不怕多杂,最终化为营养,供其发挥且必须化转。读书同理,要打开一个人的心性、思想、大脑、见识、眼界,必须学会做一个杂家后进变为一个专家,这也算是我读书后的一个小经验吧。
 

 

  △「雷弄山房」书斋  内观局部

 

  个人爱好的书我则无时不处。只要看到有书的地方,我就会把现阶段或未来可能用得上的书先买回。有的备用以后详读,有的在车上,旅途中,即时看完。
 

 

  △「雷弄山房」书斋  夜景

 

  买书看书多了以后我有一种预应感。我在想某方面的书时,它就会应感而出现。我在想问题时,相应的文字,相应的篇章,甚至相应的人与事也会应感而出现。我不知道这是否一种“感召化”的阅书法,还是“书我同感”的心灵感应呢?

 

  ——2016,4,25 於禅耕阁